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土味文化”如一场狂烈的飓风席卷整个互联网,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都加入了这场盛大的“土味”狂欢,“土味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的一种,是伴随网络直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形式和内容包括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等。尼尔#8226;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提到:“我们的媒介是我们的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短视频爆发的今天,土味文化的崛起也必然有它的理由,文化不仅是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社会现实的浓缩和群体心理的反映,尤其集中表现在乡村青年群体和城市青年群体之间的文化隔阂,加上愈演愈烈的审丑狂欢,应该引起深思。
2017 年发源于快手与抖音的土味视频,经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裂变式传播后,成为风行全网的“土味文化”,“土味视频”作为“土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集搞笑、戏谑为特点,一方面符合现代受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成为普通受众释放压力的渠道,另一方面,大多数受众以审丑、猎奇的出发点,参与到土味文化的传播中去,该群体渴望更高层次的生活,现实中却无法达到,因此将视角转向比他们生活层次更低的土味群体,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因此了解普通受众的参与心理和传播特点很有必要。以“土味短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土味文化”席卷我们的生活,是乡镇和城市两个不同青年群体对土味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它有其鲜明的传播特点,代表着一种正在成长的亚文化表现形式,体现着不同文化习性的青年群体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带来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土味短视频”的传播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土味文化的未来发展又将何去何从?两个群体的文化冲突是否会得到缓解?
本文将从研究主流文化群体的受众心理出发,分析原因,并试图找出如何使城市青年群体在“土味文化”中发挥该群体的价值作用,缓解两个群体之间的冲突,缩减彼此之间的距离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分析土味视频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特点,重点关注微博、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乡镇等非主流的青年群体制作传播土味视频是出于该群体的社会需求,为自身所出的阶级发声,城市的主流群体同样对土味视频的兴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是他们掀起了土味文化的狂欢,真正使土味文化走入大众的视野,分析两个不同的青年群体对土味文化逐渐流行起来各自发挥怎样的角色和影响,结合他们的社会背景和现所处于的社会状态,分析他们的社会心理,找出推动这场土味视频带来的土味狂欢的原因。
拟解决问题:同时两个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很深的文化隔阂,带来不少的摩擦和问题,这种冲突不仅没有因为不断扩大土味文化而得到解决,反而有进一步的加深的趋势,主流群体在这个现象发展过程中看似有很强的包容性,实际上是另一种变相的强烈排斥。由于制作者本身的审美情趣不高,土味视频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现实的原因,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土味文化是否逃不过被强势收编的命运。因此,本文的研究从乡镇青年群体和主流的城市青年群体两者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土味视频的传播,找寻改善土味视频发展状况的方法,一是,结合实践,试图从根本上改善乡镇青年的审美情趣,提出现实的建议,二是,从城市青年群体这一群体入手,分析他们的行为原因,为突破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平等的困境提出解决办法,让主流群体更好的引导非主流群体,在解决两者冲突的同时,使得两种文化取长补短,有利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对土味文化的发展做出预测,并试图对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在发展道路的状况和特点。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现状分析(1)土味视频现阶段的传播分析,传播方式和影响力(2)土味视频的制作内容分析,对内容进行分类,极其流行程度。第三部分:传播平台分析,主要以微博、抖音、快手这三个平台上的土味视频,找出各自的特点, 两个群体在不同平台上对土味视频的文化交流方式。第四部分:乡镇青年边缘群体制作视频的背景原因分析,城市青年群体追捧和传播土味视频的分析,深刻分析两个群体在土味视频中的接触、交流、冲突等方面,运用到对平台的数据收集、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调查问卷,以可靠真实的数据为内容支撑。第五部分:结论及展望,论述土味视频的发展,土味文化带来的影响。提出对土味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展望未来两个群体对土味视频的发展能做些什么,两者关系如何协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味文化”是网络亚文化的一种,土味视频是“土味文化”的主要载体,目前许多学者对“土味文化”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探讨:第一、以亚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土味文化”的抵抗意义,认为最终将被主流文化收编的命运;第二、探究青年群体在“土味文化”场域中的价值认同或排斥,第三、分析“土味文化”流行的原因与现象特征。
“土味文化”的抵抗与收编:处于边缘位置的乡镇青年群体出于自身利益诉求,具有很强的的抵抗性,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但敖成兵(2019)、张好梅(2015)和陈志翔(2018)认为主流文化仍会强势收编亚文化的观点;对此,而颜陈(2018)、郭哲一(2017)有着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提出“土味”亚文化的出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调试了社会整体文化;
青年群体的价值认同或排斥:“土味视频”的流行不是偶然,它的发展是乡村边缘青年群体渴望被认识和接受的急切心情,王纪春、贺赵松(2018)和刘诗捷(2018)都认同这一观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2022年12月10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0年1月1日-2020年1月18日: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4、2020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5、2020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6、2020年6月10日前: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并准备好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刘春景.“土味文化”传播心理分析[j].传媒论坛,2019,2(16):110-111.
(2)胡凯.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土味文化”的流行与思考[j].视听,2019(03):159-161.
(3)张好梅.青年网络亚文化辨析——以山寨文化和恶搞文化为例[j].艺术科技,2015,28(02):98 19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