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障人士增加公共供给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4-07-02 10:07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残障人士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自身身心状况的限制,在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资源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的平等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世界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增加对残障人士的公共供给,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和服务,帮助残障人士克服生活障碍,融入社会主流。

本研究选择“对残障人士增加公共供给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残障人士公共供给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率、政策评估与改进、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社会观念的转变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从残障人士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我国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对策建议。

1. 主要内容

1.深入探讨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公平与正义理论、权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力求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问题。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政策法规以及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框架。


2.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残障人士公共供给方面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从社会公平与正义、权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多维视角,构建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我国残障人士公共供给实践的分析,以期为我国残障人士公共供给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2.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残障人士公共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


3.注重残障人士的主体性,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探讨他们的需求和挑战,并将他们的声音融入到政策建议中,以期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菊梅,沈定.我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21(10):193-202.

2. 黄颖,陈丽.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演进及其经验启示[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2,23(05):92-100.

3. 谢丽华.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研究——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修改为例[j].现代社会,2021(12):106-111 12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