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探究开题报告

 2023-03-28 09:33: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2012年之前,被告人出席法庭是法庭审判的必备条件,我国对刑事缺席审判持否定态度;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正,针对被追诉人逃匿、死亡案件可以在其不出席法庭情形下追缴犯罪涉及的违法所得,从而部分确立缺席审判程序;2018年我国第三次修正《刑事诉讼法》,为贯彻落实国家反腐败刑事政策,我国确立了完整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8年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设立适应了我国当前反腐形势的需要, 有效弥补了被告人不能出席庭审从而无法对案件进行审理的缺陷,为海外追逃追赃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助于深化反腐败境外追逃追赃工作的开展,提高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有力捍卫了法治尊严,彰显了司法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价值追求的多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建构更加科学化、特色化的刑事诉讼制度。

但由于刑事缺席审判是以牺牲了刑事诉讼的部分公正价值来换取了案件裁判结果的及时作出,因此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并且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由于该制度设立时间较短、司法实践经验不足、刑事诉讼立法规定不具体明确等等,导致该制度在适用上也存在诸多困难,例如被告人缺席时,诉讼文书的送达程序和送达方式不够完善,被告人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程序尚不健全,以及该制度能够适用的案件类型较少,无法使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普遍适用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文主要围绕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进行研究,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演进、内涵、我国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等基础问题着手,着重研究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情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知网等权威数据库检索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等词条,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以全方位了解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起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2、案例研究法:找到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相关的典型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将案例与所研究课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文章更具说服性,更加能够简单直观地了解刑事缺席审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