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和情感的重要渠道。
电影评论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文本形式,蕴含着用户对电影的丰富情感倾向,例如喜欢、厌恶、期待等。
对这些海量评论信息进行有效的情感分类,不仅有助于电影制作方了解市场反馈、改进影片质量,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情感分类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有的情感分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影评论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从相关网站爬取电影评论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分词、去停用词等预处理操作,为后续的情感分类模型训练做好准备。
2.情感特征提取:研究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如基于词袋模型的方法、基于word2vec的词向量模型、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如bert)的特征提取方法等,并比较它们在电影评论情感分类任务中的性能表现。
3.情感分类模型构建:研究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transformer等,以及它们的改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电影评论情感分类任务中,构建高效准确的分类模型。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关于情感分类、深度学习、电影评论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数据收集与预处理阶段:从豆瓣、imdb等电影评论网站爬取大量的电影评论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分词、去停用词等预处理操作,构建结构化的数据集。
3.特征工程阶段:研究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词袋模型、tf-idf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词向量模型(如word2vec、glove)和预训练语言模型(如bert、roberta),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特征提取方法对情感分类性能的影响。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多种特征表示方法:将传统的文本特征表示方法(如词袋模型、tf-idf)与基于深度学习的词向量模型(如word2vec、glove)和预训练语言模型(如bert、roberta)相结合,构建更全面、更有效的特征表示,以提高情感分类的准确率。
2.探索深度学习模型的优化策略:针对电影评论数据的特点,对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引入注意力机制、多层感知机等结构,以提升模型对情感信息的捕捉能力。
3.构建面向实际应用的电影评论情感分类系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场景,开发一个用户友好的电影评论情感分类系统,为电影制作方和普通用户提供服务。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徐琳宏,邱锡鹏.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情感分析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20,31(04):962-983.
2.张玥杰,李寿山,朱巧明.面向产品评论的情感分类方法综述[j].计算机科学,2020,47(04):1-13.
3.刘龙飞,郭茂盛,王健.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情感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34(12):3581-358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