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手势作为一种自然、直观的交互方式,在人机交互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动态手势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识别人的手势动作,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体验。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如下: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手势识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手势识别方法,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针对动态手势识别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基于轨迹匹配的识别算法,并设计和实现相应的识别系统。
1. 主要内容
1.深入研究动态手势识别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不同手势识别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基于轨迹匹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逐步进行: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动态手势识别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轨迹匹配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手势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阶段:选择合适的手势数据采集方案,例如,利用深度相机、数据手套等设备采集手势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去噪、平滑、分割等,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做好准备。
3.特征提取与选择阶段:研究和分析现有的手势特征提取方法,例如,基于关键点的特征、基于轮廓的特征、基于运动的特征等,选择或设计能够准确描述手势运动轨迹的特征,并对特征进行降维处理,以提高识别算法的效率。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高效特征提取方法:针对现有手势特征提取方法在表征手势运动轨迹信息方面的不足,探索和设计新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更具区分性和鲁棒性的特征,提高识别算法的性能。
2.轨迹匹配算法改进:针对现有轨迹匹配算法在处理复杂手势、不同用户、不同环境下的局限性,研究和改进现有的轨迹匹配算法,例如,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等,提高算法对噪声、遮挡、光照变化等的鲁棒性,增强算法的泛化能力。
3.系统优化与应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所设计的动态手势识别系统进行优化,例如,提高系统的识别速度、降低系统的计算复杂度等,并探索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场景,例如,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硕,王崇骏,李娇娇,等. 基于轨迹角度特征的动态手势识别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2,39(01):297-301.
2. 李鑫,张晓鹏. 基于关键帧提取和dtw的动态手势识别[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21,40(12):132-136.
3. 孙文卿,张晓明,王硕. 基于openpose和多特征融合的动态手势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21,51(05):1663-167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