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vh介导的稻瘟病菌胞间效应分子的鉴定及功能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16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步进化出多层次的防御措施以抵御病原菌的侵染,病原菌则进化出效应蛋白,在其侵染过程中抑制植物免疫反应,帮助植物体内定殖,引起植物发病(giraldo and valent, 2013)。

因此,研究病原菌及其效应蛋白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可望解析病原菌突破寄主防御、实现侵染致病的机理。

近年来普遍认为,植物受病原菌攻击时,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病菌分泌的保守模式分子pamps(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触发基础抗病性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并伴随有大量活性氧(ros)的积累(dodds and rathjen, 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实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对Moyvh1介导的稻瘟病菌胞间效应分子的鉴定及功能分析,来鉴定病原菌的效应分子及其在寄主植物中的作用靶标,进而解析两者的互作机理,可用于认识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可通过基因编辑等方法改造植物的抗病性。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对胞间蛋白的提取与鉴定,进一步用以了解效应分子和靶标的互作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实验研究的方法:1.植物胞间分泌物质的提取。

2.胞间分泌物质中蛋白质的鉴定。

3.敲除稻瘟病中的对应基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蛋白磷酸酶moyvh1是稻瘟病菌致病必需的,且影响病菌清除寄主活性氧。

本研究的开展将鉴定moyvh1调控合成的效应分子,观察其定位以及致病力中的贡献,解析稻瘟病菌干扰水稻免疫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

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揭示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为植物胞间分泌物质中蛋白质的提取、胞间分泌物质中蛋白质的测序、对应蛋白鉴定这三大部分。

胞间分泌物质中蛋白质的提取于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

胞间分泌物质中蛋白质的测序于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