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呼吸道疾病病原菌的检测与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15 10:28: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在家兔生产中广泛存在而且危害性较大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原血清型复杂,不同血清型之间交互免疫效果不理想,且在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差异较大,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1]。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发性呼吸道疾病。这两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均较高,各年龄家兔均易感,临床上常出现混合感染,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3]。

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和损伤的皮肤、黏膜等引致感染。病兔通过其排泄的粪便、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又传染给健康兔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黏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4]。

本病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为了准确诊断,败血症型和肺炎型可以对心、脾、肝等脏器做细菌学检查,其他病例主要从病变部位的脓汁、渗出物、分泌物中检查病原。但慢性病例或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常常呈阴性结果。同时在进行诊断时应与兔瘟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两段纯圆,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宽,不形成芽胞,不运动,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本菌在添加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琼脂上生成灰白色,湿润而粘稠的菌落,不溶血;在普通琼脂上形成细小透明的露珠状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初均匀混独,以后形成黏性沉淀和菲薄的附壁菌膜;明胶穿刺培养,沿穿剌孔呈线状生长,上粗下细[5]。

传统的兔巴氏杆菌病实验室诊断常采用涂片染色镜检、病原分离、生化鉴定等方法[6],但这些方法较繁杂费时,且检出率较低。为建立本病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中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在其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测方法,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对体系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各种病原菌对宿主的感染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通常先點附宿主,进而侵袭宿主的组织细胞。致病菌只有在成功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获得自身存活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后才能在宿主体内繁殖定居。细菌的毒力因子,对细菌的致病性和在感染宿主体内的存活及繁殖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毒力因子的研究能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7]。目前已经确定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和血清型菌株的荚膜、能引起猪萎缩性鼻炎的菌株中的毒素、脂多糖、外膜蛋白、丝状的红血球凝集素,还有一些与铁吸收有关的蛋白[8]。

对于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预防,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灭活菌苗和减毒的活菌苗[9]。虽然细菌的体外培养比较容易,但制备的疫苗一般注射到动物体内后只能对不同血清型菌株的攻击提供部分保护。另外考虑到用强毒菌株制备疫苗不但对生产条件要求更高,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强毒株在致弱的过程中荚膜上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果缺失,则会导致其免疫原性有所降低,这可能是某些弱毒疫苗免疫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因此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安全高效的疫苗[10],而芙膜无疑是较好的疫苗候选抗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比较大,所含基因也较多,且血清型多[11],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并有宿主特异性,目前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仍还处于检测诊断和基因克隆分析的初步阶段。

本次实验通过对兔场患有呼吸道症状的家兔采集的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12]。主要从巴氏杆菌入手,并用小鼠和家兔模型进行毒力实验,对分离菌群的特性进行研究,为兔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7:275-278.

[2]谷子林.近年我国家兔疾病发生规律和特点及其防控策略[J]. 中国养兔. 2014( 1) : 4-9.

[3]范志宇,王欣,王芳,等.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OMP-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江苏农业学报, 2011. 27( 3) :566-570.

[4]LEYH R, G.R.W.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f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J] Infection and Immunity, 1992. 60(3):958-964.

[5]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兽医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12:581-585.

[6]韩文瑜. 病原细菌检验技术. 吉林科学出版社, 1992. 7:367-370.

[7]赵香汝.细菌外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中国兽医科学, 1999. 29(10):20-22.

[8]顾宏伟.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铁调节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表位及耐药性的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4.

[9]ASHUTOSH K,PKATHLEEN E C,JACOB RW,et al.Immune regulation of a chronic bacteria infectionand consequences for pathogen transmission[J]. BMC Microbiology, 2010. 10: 226.

[10] 黄艳艳,胡北侠,张秀美.兔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蜂胶疫苗的研制及安全、效力试验. 山东农业科学, 2006. 2:75-77.

[11]吴范庚.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鉴定及交互免疫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1997. 23(8):14-15.

[12]胡北侠, 任素芳, 吴加强等,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中国养兔杂志, 2002. 5:9-1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对兔呼吸道病原菌的检测

2.研究内容:

(1)从鼻试纸和病料中提取病原菌,并培养扩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病原菌分离纯化:

接取鼻腔分泌物,划线接种于马丁琼脂平皿,37 ℃恒温 培养18 h,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并对单菌落涂片、染色和镜 检,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于血平皿,置于37 ℃条件下培养 18 ~24 h 观察其溶血性。

2.生化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确定近年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兔呼吸道疾病的细菌构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2、细菌筛选时使用了根据细菌代谢废物组分特制的鉴别培养基。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09-2016.10:熟悉实验设备,查阅文献,确定详细的实验方案

2.2016.10-2016.11:采集样本,分离培养细菌

3.2016.11-2016.12:细菌纯化,pcr检测,生化实验,药敏试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