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从种子萌发到收获,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各种常用的生长调节剂并对棉花的生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例如,在种子时期,有赤霉素、复硝酚钠、胺鲜脂、缩节胺等,以减少低温等逆境延缓萌发或引起烂子;在棉花生长期,有萘乙酸钠,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使棉花植株长势旺盛,吸收充分的养分;在棉花育苗移栽期,有缩节胺、胺鲜脂等,以防止形成高脚苗和弱苗,进一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棉花对干旱,涝害等抵抗能力;在棉花生长及催熟期,有矮壮素增产灵、多效唑、乙烯利和噻苯隆等,达到控旺防落、增加铃重、催熟脱叶的效果[2]。
同时随着近两年棉花市场的持续景气,我国棉农种植棉花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对棉花种子高产、优质、抗旱、抗虫、耐高温等特性的要求也明显增强[3]。但由于当前我国棉花新品种选育工作滞后,老品种无法满足棉农对上述特性的需求[4];可见,培育优质、高效的棉种,是当前实现我国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主要通过生长调节剂对棉种的处理来探讨棉种发芽率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比较验证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种子活力的影响情况,并借鉴、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做法,为提高我国棉花种子品质,实现我国棉花高产、稳产、优质新局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5]。使棉农在不断增收的同时,也增强我国棉花品质在国际市场环境中竞争力,突破我国棉农的现实需求[6];所以,研究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种子品质的影响,从而为达到上述目标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比较验证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深入探讨棉花种子在生长调节剂在处理下,根据发芽率的状况,得出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程度及棉花种子活力的优劣。
二、研究的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对比分析法
2图表直观显示法
4. 研究创新点
作物化学调控是一种实用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技术,在很多作物上己经被推广应用。而在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种子品质上的影响应用研究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前人的研究多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影响方面,对种子的发芽出苗情况方面研究少见报道。
本文展开了对棉种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种子发芽出苗率及发芽势的影响研究。
揭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种子活力的影响机理,以期为生产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12013.82013.11数据查询、参与实验、整理及相关计算
22013.11-2014.2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