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
土壤酶对土壤有机物分解和土壤肥力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暖和大量施肥,土壤理化性状已发生了改变,土壤酶作为土壤组成部分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土壤肥力的现状和演化,以及在未来气候变化下采取相适应的施肥措施。近年来关于增温或施氮量单独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是对二者的交互作用尤其是在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酶中表现的考量还较为空缺。本试验借助农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设置冬小麦花前夜间增温处理,以及不同的施氮量作用于不同年代冬小麦,以研究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酶学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响应机制。
2.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探讨夜间增温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二者对土壤酶的交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从而更好的了解温度与氮肥通过土壤酶控制土壤有机物分解和维持土壤肥力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在未来气候变化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施肥等管理措施提供初步参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实验方案:
在江浦农学实验站进行大田试验,6个小区,选用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扬麦13(2000s)和扬麦158(1980s)作为供试品种。施用三种不同氮含量的氮肥,分别是低氮n1:150kg/hm2,中氮n2:225kg/hm2,高氮n3:375kg/hm2(尿素),基肥:追肥=5:5,追肥在拔节前进行。设夜间增温(t,开放式主动增温装置,增温时间为18:00~06:00)和不增温对照(ck),共2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对照区架设无加热设施的空支架以抵消可能的遮荫效应。加热源为远红外,无可见光,不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小区内配备全天候自动化的温度监控系统。(不断调整,始终保持作物冠层与增温装置1.5m)小麦生产管理按照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
4. 研究创新点
1.釆用主动式农田增温系统,进行夜间增温处理,能较好地模拟全球变暖的实际增温情景;
2.研究夜间增温处理下农田冬小麦土壤酶系统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及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10~2014.06:田间管理和取样,样品经处理后备用;
2014.06~2014.10:小麦收获后,转向室内测定检测各项指标;
2014.10~2014.11:和指导教师商定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