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现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急需加速农业的升级转型,提升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及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此外,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了#8220;#8216;互联网 #8217;行动计划#8221;,一时间国内掀起了#8220;互联网 #8221;的热潮。同时,一批现代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跨界的新经济形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股浪潮也席卷了农业领域。#8220;互联网 农业#8221;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创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形态,它是一种产品安全、管理协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升级版。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任然存在许多限制因素,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现在#8220;互联网 #8221;的热潮下,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这些问题,以及出台相关的财税政策鼓励#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国家的财税政策 又是这些的基础,需要我们研究#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的财税政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有文献主要讨论#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而对相关的财税政策没有分析,我就#8220;互联网 农业#8221;现行的财税政策,以及将来利于#8220;互联网 农业#8221;更好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进行研究。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蒋融在#8220;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8221;中提出:农村缺乏较高素质劳动力。要发展#8220;互联网农业#8221;,必须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作支撑。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素质较高的农民也选择离开农村,到就业机会更多、工资水平更高、生活条件更好城市,这不仅使得农村劳动力减少,也使得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进而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要将城市与农村教育区分开,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以此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降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意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为#8220;互联网农业#8221;发展培养充足且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叶迎研究认为#8220;发达国家在财政预算中都有很大比例用于农业生产者的技能培训,而且在预算法中都有具体的规定。通过政府种子基金的引导,社会资金和个人共同参与对农业生产者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8221;
邓章源在互联网发展探讨中提到#8220;农业发展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国家农业发展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网络体系,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信息获得渠道。再者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养网络农业技术人才 不但要讲授农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还要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倡导学生努力学习互联网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必须努力培养各种网络农业技术人才#8221;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3日,确定选题并提交。
2.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3.2022年1月19日-2022年 1月3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5. 参考文献
[1]蒋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j].金融经济,2015.
[2]叶迎.国外互联网农业人才培养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5.9、10.13856 / j.cn11-1097/s.2015.10.043
[3]邓章源.互联网农业发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