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疾病。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加剧,抗生素需求量持续攀升,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市场前景广阔。
本课题研究旨在设计一个年产300吨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车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重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合成工艺和生产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生产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课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工艺路线选择:通过对现有左氧氟沙星合成工艺的比较分析,选择技术成熟、路线合理、成本可控的最佳工艺路线,并对关键工艺步骤进行优化,以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2.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根据确定的工艺路线和生产规模,进行详细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为设备选型和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3.主要设备选型:根据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结果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釜、结晶罐、离心机、干燥机等主要生产设备,并对设备的型号、规格、材质等进行确定。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工艺模拟、实验验证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开展:
1.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收集左氧氟沙星合成工艺、生产技术、车间设计、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工艺路线选择与优化:对现有左氧氟沙星合成工艺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技术成熟、路线合理、成本可控的最佳工艺路线,并利用aspenplus等软件对关键工艺步骤进行模拟和优化,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3.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根据确定的工艺路线和生产规模,利用化工原理和相关软件进行详细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为设备选型和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路线的优化:在传统左氧氟沙星合成工艺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催化剂或反应体系,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副反应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在车间设计中,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3.环保设计的强化:在车间设计和设备选型过程中,优先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进行有效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丹, 张志强, 李春生. 左氧氟沙星合成工艺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19, 41(10): 907-914.
[2] 张晓东, 王永军. 左氧氟沙星生产工艺改进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 49(06): 1226-1228 1232.
[3] 杨波, 陈静, 周永红, 等. 左氧氟沙星新晶型的制备及晶型表征[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 43(09): 1074-107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