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程渣土制备路基固化土的试验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18 09:32: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设施完备后会留下大量建筑垃圾,特别是工程渣土的大量残留,给人类社会环境造成持续的危害。

工程渣土中含有的砾石,土壤,沥青块,废金属,废砂浆,混凝土块。

而在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的水合硅酸钙,氢氧化钙等大量的碱性物质,使得地表水呈碱性,而废金属材料中则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地下水,土壤,空气和地表水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若建筑垃圾在垃圾填埋场处理不当,会释放出有害气体,这些都将导致持续的环境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对工程渣土的基本物理特性进行测试:包括渣土的级配,液塑限,微观形貌等。
2.确定固化剂的种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碱矿渣水泥作为固化剂.
3.制备路基固化土:
(1)确定固化剂的掺量
(2)进行击实试验确定路基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4.对路基固化土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
(1)测试路基固化土的流动性和泌水性;
(2)测试路基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和干缩性。
5.评价路基固化土的性能进行改性。
二.预期目标
1. 正确测量出出固化土的无限抗压强度,干缩性,水稳定性等性能。
2. 确定固化剂的品种和最佳掺量

三.技术路线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对工程渣土进行基本物象分析:
(1)采用电子显微镜(sem)对工程渣土进行检测。
(2)对工程渣土进行级配测试:

参照jtg e42-2005进行试验。可采用筛分法来测定建筑渣土的级配,仪器采用震击式标准震摆仪。用孔径为20mm,10mm,5mm,2mm,1mm,0.5mm,0.25mm,0.075mm的筛子进行筛分,称量每个筛中的试样质量mxy并记录。可测量3组数据,各组数据孔径大小相同的渣土质量取平均值:

根据平均值绘制颗粒级配折线统计图。
(3)工程渣土液塑限的测定:
详细可参照cjj 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取适量的渣土试样,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水从而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然后用测定仪测量锥入深度:使锥顶刚好接触试样表面,然后让圆锥下落,5s后测量圆锥入土的深度hi。接着再选择不同锥入点,测量5次锥入深度,取平均值得锥入深度hx: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宋勤奋,朱子杰,王佳鑫等.城市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08):90-92.
[2] 卫菊瑞.固废材料在路基中的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2,51(04):162-164.
[3] 汪明亮,施雯,范惜辉.南京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与展望[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22):69-71.
[4] 周英毅.建筑垃圾材料回填路基关键技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0,No.155(06):38-42.
[5] 陈建强,成方育,栗曰峰.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普通砖的试验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41(02):35-41.
[6] 刘乐,付兴华,陶文宏等.建筑渣土制备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J].广东建材,2021,37(05):9-12.
[7] 王振宇,阳军生,王星华.ZY-1对盾构废弃渣土固化过程作用机理的微观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17(08):2075-2082.
[8] 陈哲宁.建筑废弃物再生冗余土制备预拌流态固化土及性能研究[J].水泥工程,2022,No.210(05):63-68.
[9] 郭小雨,陈枝东,裴立宅等.改性矿渣水泥-渣土免烧砖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05):75-79.
[10] 张瑞,刘文欢,张浩等.废弃砖粉协同固硫灰制备新型路基稳定材料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22,36(12):116-122.
[11] 王伟光,陈飞翔,明鑫等.淤泥质工程渣土固化制备路基土的试验研究[J].江西建材,2022,No.277(02):32-35.
[12] 石宇,汪潇.钢渣—疏浚淤泥混合固化土制备及性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No.165(11):8-9.
[13] 吴宁,越艳,吴诗语等.建筑垃圾协同处置污泥生产新型路基材料配合比[J].建筑技术,2021,52(07):825-827.
[14] 王福晋,赵磊,梁勇等.建筑垃圾渣土制备固化土配合比参数研究[J].建筑技术,2021,52(07):801-804.
[15] 王艳,杨虎,杨满满等.黄泛区地铁渣土制备高流动土试验研究[J].地球科学,2022,47(12):4698-47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 1~4 周):2 月 20 日~3 月 24 日 文献检索,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撰写;
(2)(第 5~6 周):3 月 13 日~4 月 2 日 论文研究,提交外文翻译初稿;
(3)(第 7~13 周):4 月 3 日~5 月 21 日 论文研究,提交论文初稿;
(4)(第 14 周):5 月 22 日~5 月 28 日 论文修改,提交论文终稿;
(5)(第 15 周):5 月 29 日~6 月 4 日 答辩报告准备(PPT 形式),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