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热发展,共享单车业务作为一种新型单车服务应运而生。共享单车业务是由企业提供的,以单车为主体,为人们提供短途出行的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它改变着经济发展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正是因为共享单车的高速发展,处于市场和监管部门的盲点,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影响公共交通、使用者素质层次不齐导致乱停乱发、押金问题等等。
就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在现行经济环境下,以共享单车与现代信用体系的融合为方案,来解决共享单车发展、治理及其所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
1、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共享经济与现代信用体系的融合是如何弥补了二者单独存在的缺陷,以及二者融合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
2、从共享单车现行存在的运营不规范、交通混乱、信用缺失等问题入手,分析信用机制与共享单车融合的必要性及融合现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很早就对共享单车的治理问题有了大量的研究:苏靖淇(2018)认为为政府、企业、公民三方对共享单车与社会信用体系的融合发展都有监管的义务,三者应当和谐统一加强监管,共同促进共享单车与社会信用体系的融合与完善,其侧重点在监管方面,缺少了对企业、用户的主动性研究,因为用户的不规范行为无法完全被完全监管,这也就导致了用户行为的难以预测性,这也是国内共享单车治理的一个难点;李卓延(2018)指出共享单车的治理应当是一个多措并举的工程:首先应当解决好数量问题,并且在科学测算和标准基础上合理分配好总量,实现对城市共享单车的总量控制;停放秩序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法律手段,形成对乱停乱放现象的有效管理;共享单车的押金管理应当立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基础上,对押金实施严格监管,防止单车企业破产给消费者财产带来的重大损失。他研究了微观管理措施,但缺少宏观调控的视野,并且很多措施实施起来难度并不小,无法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也忽视了共享单车企业本身的管理能力,企业本身如果能制定完善的骑行制度,健全的后期服务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赵凯琦(2018)看来,共享单车治理困境源于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历史断 裂,传统的“线性思维”管理观念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但是对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研究不够深入,角度虽新颖但缺乏可实施性,这也是共享单车治理问题中的要点;冷向明、郭淑云(2018)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出发,从用户与运营商角度分析了影响交易的不确定性元素,指出共享单车市场失灵的内在机理是不确定性和负外部性,并构建了“共单车治理的政府责任”分析框架;厉琴(2018)等人的研究表明,共享单车产 权具有公有性和使用具有私有性,违法成本低,大部分用 户抱着“搭便车”心理,滥用、占用、破坏共享单车,使得 共享单车陷入“公地悲剧”;刘莘、余积明(2018)认为无形的市场之手能够在新技术的运用下发挥作用,给企业和市场一点时间,乱停放和过度投放的问题都能自行解决,不需要通过政府特许经营来限制共享单车企业数量.
2、国外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写作提纲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及信用体系的简单介绍;
5. 参考文献
[1] fishman e, washington s, haworth n.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public bicycle scheme use: a qualitative approach[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2012(6)
[2] 赵凯琦,李格雅.互联网 背景下共享单车的城市管理路径探析——基于杨浦区共享单车调研报告 [j].劳动保障世界,2018(5)
[3] 苏靖淇.现代信仰体系制度下共享单车治理问题探究[j].中国商论,2018(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