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民币汇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年代经历了第一次市场化改革,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汇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美元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和掌握全球金融市场支配权之前,人民币还远不能成为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货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央政府在2005年7月又进行了一次自1994年以来首次制度层面的重大改革,其变化波动情况值得关注。至此,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由原来盯住美元汇率制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体来说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研究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的相关性关系,甚至进一步细分时段,来研究这种相关性关系,能够为货币当局及其他研究者分析预测人民币汇率走势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和近年的走势;
2、美元汇率的波动以及走势;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翟立强在其《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认为,在众多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因素中,相对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开放度、相对平均工资、沪深两市a股市值占gdp之比、国内外名义利率的差异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较强的因果关系;国内贷款与gdp之比、相对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波动有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不太强;而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存在因果关系(2012.5)。
李文在《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人民币汇率不但受到外汇储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滞后影响,而且还受到信息变化对外汇主体预期和行为的同期影响(2010.4)。
唐林在《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及趋势预测》中提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与我国gdp增长率、贸易收支差额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率由于受政策影响,解释能力较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将会越来越受到利率的影响(2006.4)。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6年11月13日至2016年11月27日:学习规范化要求,搜集和查阅资料
2017年11月28日至2017年1月15日:初拟开题报告及提纲并上交
2017年1月16日至2017年1月22日:完善开题报告及提纲,翻译出相关材料
5.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2]翟立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12年
[3]李文.《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2010年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