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农业自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风险高和收益不稳定等特点,中国的农村金融长期面临着#8220;失血#8221;难题,很多商业银行纷纷弱化农村市场,减少分支机构,而不良资产率偏高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信贷支持也非常有限。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政府从2006年开始试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因为植根于社会基层,直接服务于农村、广大中小企业等基层对象,这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中国被形象地称为#8220;草根金融#8221;。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相比,这些蓬勃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具有方式灵活、放款及时、利率机动三大特点,因此受到农户广泛欢迎。随着大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未来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望建立,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8220;缺血#8221;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截止去年年末,江苏省社联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58家,占全省法人机构的43%。在电子化方面,已初步建立起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服务体系,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全省农村商业银行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营活力不断增强,业务发展迅速,2013年存款总额已突破10000亿元,贷款总额已突破7100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仅次于农业银行,三分之二县(市)联社存贷款规模已位居当地金融机构之首。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以某几个有象征性的农商行为目标,阅览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并了解现状,研究其发展优势与弊端,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测发展前景。
2.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金融机构?它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它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区别是什么?总结一下,它的发展优势与弊端。
3.通过对农村金融效率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评估框架及方法,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缺陷,为此,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内涵,从经营效率与服务效率二维视角全面审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探讨其效率提升之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发展迅速,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国内金融学者们研究的热门,研究的领域,方向层出不穷,这对我这次写作研究提供许多珍贵的研究数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试点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除了对现行制度设计中注册资本的高低、监管的松严、面临信用风险的高低存在较大分歧外,普遍认为运行过程中存在配套政策不健全,资金来源不足,监管指标不完善,创新不足等问题。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加快创新等。现行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就金融论金融,缺乏对现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分析,定量研究有待加强,制定的解决方案系统性和实践性不强,国际比较及其经验借鉴亟待加强。
从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看,农业型企业等私人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最活跃的主体。企业一向针对的是#8220;商业化#8221;的农业科技,这必然致使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有所顾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政府的资金投入也随之减少,作为企业,仅仅依靠自身投资是不够的,环境迫使他们必须寻找更多更多样的融资渠道。于是,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显而易见的成为必然的选择,金融机构的服务,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的能力,更是一种可持续性能力的提升。因而,在目前对金融机构队伍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整理,确定论文的写作思路,技术路线,论文提纲等;第二阶段:完成论文正文的初稿;第三阶段:完成论文正文部分,摘要,提取关键字,添加参考文献;第四阶段:完成论文全部初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第五阶段:根据修改意见,补充完善论文。
5. 参考文献
1 | 廖丹;;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
2 | 罗良文;周辉;;构建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金融体系[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
3 | 方建武;刘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
4 | 彭晓霜;;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条件(英文)[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
5 | 蒋小敏;;不同金融体系下的研发投资和债务融资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7期 |
6 | 廖霄梅;;广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
7 | 董丽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信贷支持[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
8 | 王伟同;;扩大内需的金融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
9 | 张霄虹;;试论开发性金融的规划内核[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
10 | 廖霄梅;;重构广西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
1 | 廖丹;;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
2 | 罗良文;周辉;;构建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金融体系[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
3 | 方建武;刘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
4 | 彭晓霜;;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条件(英文)[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
5 | 蒋小敏;;不同金融体系下的研发投资和债务融资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7期 |
6 | 廖霄梅;;广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
7 | 董丽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信贷支持[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
8 | 王伟同;;扩大内需的金融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
9 | 张霄虹;;试论开发性金融的规划内核[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
10 | 廖霄梅;;重构广西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
1 | 廖丹;;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
2 | 罗良文;周辉;;构建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金融体系[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
3 | 方建武;刘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
4 | 彭晓霜;;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条件(英文)[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
5 | 蒋小敏;;不同金融体系下的研发投资和债务融资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7期 |
6 | 廖霄梅;;广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
7 | 董丽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信贷支持[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
8 | 王伟同;;扩大内需的金融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
9 | 张霄虹;;试论开发性金融的规划内核[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
10 | 廖霄梅;;重构广西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
1 |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
2 | 胡金焱;李永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成本优势与制度互补[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
3 | 陈斌;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J];调研世界;2005年04期 |
4 | 陆家骝;金融资源积累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
5 |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
6 |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
7 |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
8 |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
9 | 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
10 | 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
1 |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
2 | 胡金焱;李永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成本优势与制度互补[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
3 | 陈斌;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J];调研世界;2005年04期 |
4 | 陆家骝;金融资源积累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
5 |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
6 |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
7 |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
8 |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
9 | 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
10 | 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
1 |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
2 | 胡金焱;李永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成本优势与制度互补[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
3 | 陈斌;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J];调研世界;2005年04期 |
4 | 陆家骝;金融资源积累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
5 |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
6 |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
7 |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
8 |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
9 | 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
10 | 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
1 |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
2 | 胡金焱;李永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成本优势与制度互补[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
3 | 陈斌;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J];调研世界;2005年04期 |
4 | 陆家骝;金融资源积累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
5 |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
6 |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
7 |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
8 |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
9 | 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
10 | 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
1 | 蔡建明;;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2期 |
1 王曙光;;农村金融发展三锦囊[J];新财经;2007年02期
2 张晓霞;徐伟;;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思考[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3期
3 周霆;邓焕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析[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年12期
4 蔡亮;;监管缺失影响民资金融准入[J];产权导刊;2010年07期
5 陶劲;;新农村建设期待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蔡承荣;杜金向;;农村金融领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天津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柳钦;;规范和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策略选择[J];西部金融;2009年08期
8 袁曙光;戴桂勋;余志军;易伯明;;基于信贷资金供需因素分析的农村信贷服务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10年04期
9 杨悦月;;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03期
10 王金龙;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状况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