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今年的3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7.1的关口,再创#8220;汇改#8221;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势头。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进入2008年以来,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进一步强化,1月份CPI同比上涨7.1%,2月份则同比上涨8.7%,创出11年来的月度新高。今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7.9%,上涨势头令人担忧。 从这两个事实看得很清楚,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出现了人民币对内贬值(物价上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在描述我国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的基础上,分析这种新的货币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这种新货币现象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终提出解决这种新的货币现象负面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于在我国出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这种新的货币现象研究的并不多,但是在一些与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相关的理论研究已比较成熟,对类似的问题也有比较系统的研究。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系统的阐述了购买力平价说,他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认为外国货币的价值不遵从任何规则,而是取决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做的主观评价,也就是汇兑心里说;凯恩斯在1923年系统的提出利率平价理论。
国内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年12月-2022年1月中旬: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2月-2022年3月初:收集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张新东.《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山东大学
2.黄怡.《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分析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重庆大学
3.王朝阳;何德旭.《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中国发展观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