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220;鄂武商A股权之争#8221;、#8220;南玻事件#8221;、#8220;万宝之争#8221;、#8220;格力事件#8221;等成为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去年年末,金融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大戏,莫过于#8220;万宝之争#8221;。业界认为,万科股权保卫战引起商界的选边站,企业家们分成为#8220;攀王石#8221;和#8220;滚王石#8221;两派。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争夺战对中国企业家而言都具有#8220;资本战#8221;的演练意义,并且很多人将其形容为中国版的#8220;门口的野蛮人#8221;。的确,这个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即金融资本以杠杆力量对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采取主动进取运作的阶段,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着重大影响,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万科控制权之争爆发时正直中国金融改革,其内在的多种金融制度短板、公司治理困局等问题被曝光呈现在公众视野。正是由于该案例的典型性质,一定要深入了解其爆发的全盘背景,才能深刻剖析案例意义。不管#8220;万宝之争#8221;最后的结局如何,引发的思考与讨论必将在中国商战史留下厚重的一笔。
本文首先回放了#8220;万宝之争#8221;事件整个过程,详细介绍万科、宝能两大#8220;主人公#8221;。然后说明#8220;万宝之争#8221;发生的几大原因。接着从控制权角度说明公司到底谁说了算。然后从长期和短期方面提出万科反收购策略。最后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8220;万宝之争#8221;给予的启示。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万科宝能之争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刘姝威(2016)指出万科股权之争给我们带来三大经验教训:一、保证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二、央企应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三、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公开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资金来源。
吴晓灵(2016)表示根据公开资料可以发现, 宝能将资金组织方式用到了#8220;极致#8221;,但在现有法规下,其资金组织方式并未有违规之处,但此种组织方式确实蕴含了很多风险,需要监管方面针对监管漏洞加以弥补。宝万之争之所以#8220;一石激起千层浪#8221;,是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兼并收购市场的痛点所在: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另一方面,与国际上成熟的并购市场相比,国内并购市场的政策法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万科宝能之争的原因
5. 参考文献
[1]唐甜, 万文骞.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案例研讨--鄂武商a股权之争[j]. 时代金融旬刊, 2013(6).
[2]何倩贝,李紫瑶.毒丸计划决策权之争:董事会vs股东会--以盛大新浪案件为视角[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3).
[3]衣曼,郭亦俊.论反收购策略的选择[j].会计之友,2012(4):11-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