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乡村振兴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如何解决相对贫困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核心所在。
乡村振兴涉及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其中经济是基础,各个目标相辅相成又密切联系。而不同地区存在经济差异,其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和安徽省,虽然相毗邻,但是经济条件差异较大。针对“东部地区相对贫困问题突出”的特点,选择东部地区产业扶贫实现振兴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分析出对于不同地区产业类型,紧接着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产业植入的可行性与植入后返贫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从而为产业植入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多元化带动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该项目研究的侧重点是我国东部地区江苏省与安徽省乡村现今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金融对该地区乡村振兴的影响,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总结出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性意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从金融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两个方面分析:探究乡村振兴的内涵以及其对金融的需求;具体分析我国乡村金融发展过程及现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底层原因的剖析,对金融路径进行创新。
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分析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地区差异性研究以及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时变效应。通过对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安徽省砀山县典型案例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最终提出关于科学有效的构建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及策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解决目前我国农民生活不美好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农业经济水平差距过大的状况,我国政府利用金融,因地制宜,为促进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构建高效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一是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周立(2020)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化进行政治逻辑探究,认为“中国农村金融之谜”就是从行政捕获到市场抽取的金融抑制,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将汲取之手变成帮助之手,要跳出“政府-市场”两只手逻辑,引入“政府-市场-社会”的大三角逻辑。牛坤玉等(2020)通过梳理过往相关文献,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在建立与其他“三农”问题的联系的基础上,保证粮食安全,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的有效融资机制,发挥农民内生动力。
二是关于农村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研究。农村小微金融机构和非正规机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机制探索舒凯彤(2019)通过梳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宏微观模式,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提出政府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以市场自发调节农村资金流动的发展方向的观点。陈银娥(2020)对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时空异质性,得到金融市场效率提高及城乡收入比扩大有助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1月20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 张曦. 金融助推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12):3.
[2] 杨依山, 王伟萍. 金融制度创新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 2020(4):9.
[3] 李建忠, 李爽, 袁绍彪.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难点[j]. 中国金融, 201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