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过程中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0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方面短期资本逐渐走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也愈加频繁,最后呈现出不断的更新迭代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可以进一步补充我国各个短期资本流动的相关文献,一些实证检验结果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利用各种驱动作用机制捕捉到短期时间内资本的流向,对于维护保持我国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体系当中避免被宏观经济货币危机卷携,也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我国金融开放进程的合理性,帮助我国各个资本账户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短期资本的流入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所必须的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助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另一方面,如果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并引发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价格泡沫后突然外逃,将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引起本国产出、物价水平以及利率水平的下降,造成利率和汇率的不稳定。因此,综合考虑历史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基于在维护境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引进国外资本这一目标,我国对于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从完全管制到逐渐放松的过程。

当下,我国正深化推进利率自由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等多项金融改革,金融开放步伐逐步加快,与此相对应的,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潜在金融风险将会愈发复杂。随着美联储着力于推动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以及国内实体经济增长的放缓,中美利差持续收窄、a股市场和人民币币值疲软、房价不断高企等经济现象频出,大规模短期资本的持续跨境流出将对中国经济制度、金融体系产生不可小觑的潜在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的过程中,监管当局应警惕资本项目开放所加剧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风险,结合中国在当下面临的国内外新局面,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把握资本项目开放节奏,实现金融业全面安全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也明确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金融开放的脚步必然大步向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会更加频繁,有关监管部门亟需确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经济增长不确定性、降低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及时变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20年9月的月度宏观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开放过程时期,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及其在面对不同冲击时的作用程度和响应机制是否随时间发生结构性变化,并分析其变化成因,提出政策建议。全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

(1)研究内容:

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本章节首先结合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及相适应的短期资本流动整体变动情况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理论及实践意义,再对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结构进行阐述,并对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相应描绘了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众多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崛起,直至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相关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外已有文献中主要将影响非发达国家短期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主要分为如下两类: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推动因素是指推动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外生因素(fernandez-arias,1996),而拉动因素往往是引起资本流进新兴国家的内在因素。如果短期资本流动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的,健全完善的宏观金融政策对新兴国家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相反,如果短期资本流动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那么这类流动是高度不稳定的,新兴国家将会遭受潜在的宏观经济和财政状况演变以及投资者情绪波动所带来的冲击,最终演变成为经济脆弱性的来源(brana and lahet,2010)。fratzscher(2012)指出,金融危机期间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者往往将驱动因素,即发达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视为大规模资本流动的罪魁祸首;而金融危机后,拉动因素的作用逐步凸显,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实际差异才是现在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这个分歧是现有文献中关于短期资本流动的重要论题之一,大量文献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尽管尚无明确定论,但多数认为推动因素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fernandezarias(1996)认为国际利率水平的下降主要导致了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而拉动因素作用有限。

branaandlahet(2010)实证分析了推动和拉动因素对1990-2007年亚洲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推动和拉动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是推动因素(例如套利交易策略、全球流动性和蔓延因素)是短期资本流向亚洲的决定性因素。ghoshetal.(2014)指出,推动因素是导致短期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最主要因素,而拉动因素决定着资本与不同特征国家的匹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2022年12月底,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12月底-2022年3月中旬,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

2022年3月中旬-2022年3月底,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曹媚.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中国的贸易根源[J].世界经济研究,2009(7):22-26.[2]陈创练,姚树洁,郑挺国,欧璟华.利率市场化,汇率改制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J].济研究,2017(4):64-77.[3]陈浪南,罗嘉雯,刘昊.基于TVP-VAR-GCK模型的量价时变关系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15(9):72-85.[4]陈卫东,王有鑫.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规模,趋势及风险防范[J].际金融研究,2016,348(4):3-12.[5]陈学彬,余辰俊,孙婧芳.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53-60.[6]戴淑庚,余博.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半参数滑系数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19(05):76-86.[7]董有德,谢钦骅.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基于23个新兴市场家2000-2013年的季度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5(6):42-52.[8]韩乾,袁宇菲,吴博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6):77-89.[9]李力,王博,刘潇潇,郝大鹏.短期资本,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18(18-32.[10]李连发,辛晓岱.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J].经济研究,2012(3)102-114.[11]李晓峰,陈雨蒙.基于变系数模型的我国资本流动审慎管理研究[J].金融研究,2018(420-34.)[12]李心丹,钟伟.国际资本逃避理论及对我国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6:36-40.[13]刘立达.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研究,2007(3A):62-70.[13]路妍,方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2015(2):134-147.[14]罗毅丹,樊琦.一种新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应用[J].统计研究,2010,27(07):95-1[16]吕光明,徐曼.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一 基于月度VAR模型的三重动因解析[J].国金融研究,2012(4):61-68.[17]吕泽.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3.

[18]张明.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不同方法与口径的规模测算[J].世界经济,2011(2):39-56.[19]张明.中国面临的短期资本外流:现状,原因,风险与对策[J].金融评论,2015(3):17-30 123.[20]张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行为逻辑与情景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4):139-155.[39]张明.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驱动因素与管理策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21]张谊浩,裴平,方先明.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一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9):41-52.[22]张谊浩,沈晓华.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和热钱流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8(11):87-98.[23]BohnHTesar L L. US Equity Investment in Foreign Markets: Portfolio Rebalancing or ReturnChasing?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 86 (2): 77-81.[24]Brana S, Lahet D.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inflows into Asia: The Relevance of Contagion Effectsas Push Factors[J].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010, 11 (3): 273-284.[25]Calvo Reinhart C M. Inflows of Capital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1990s[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6, 10 (2): 123-139.[26] Chari A, Henry P B. Risk Sharing and Asset Prices: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J]. TheJournal of Finance,2004, 59 (3): 1295- 1324.[27] Cheung Qian X W. Capital Flight: China''''s Experience[J]. Review of DevelopmentEconomics,2010, 14 (2): 227-247.[28]Dornbusch R. A Portfolio Balance Model of the Open Economy[J]. Journal of MonetaryEconomics,1975,1(1):3-20.[29]Elyasiani EKocagil A E. Interdependence and Dynamics in Currency Futures Markets: 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Intraday Data[J]. Journal of Banking amp; Finance, 2001,25 (6):1161-1186. .[30]Fernandez-Arias E. The New Wave of Private Capital Inflows: Push or Pull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48 (2): 389-4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