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3年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发展进入快车道,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投资力度。但是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放缓。“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制度质量参差不齐,对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的影响愈发突出。因此厘清东道国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规律,对于探索新兴经济体如何利用OFDI实现经济增长、优化投资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东道国制度质量的维度选择: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 2.基于面板数据,利用全球治理指数数据库提供的六个维度,全面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的影响。3.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按照亚洲和欧洲区域分类,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我国OFDI的区位选择偏好。4.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性,提出政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制度质量的指标处理和数据收集。2.“一带一路”沿线的东道国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的影响。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制度质量方面是否存在地域偏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东道国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规律存在以下三种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东道国好的制度质量有利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如李可爱(2019)发现东道国制度质量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高越和张孜豪(2020)提出沿线国家较高的政治制度质量和经济制度质量对中国 OFDI 流入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第二种观点认为东道国制度质量越低越能吸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如Buckley et al.(2007)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会更加偏好到高政治风险的国家进行投资。Ramasamy et al.(2012)认为国有企业更倾向于投向自然资源丰富但政治风险高的地区。李晓敏(2017)、李建军(2019)等认为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具有负面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OFDI与东道国制度质量无关,如韦军亮和陈漓高(2009)。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022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2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2022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高越,张孜豪.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检验[j].经济体制改革,2020(05)
[2]李可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的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12)
[3]李建军,胡宗义,邓羽佳.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经验研究[j].商业研究,2019(0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