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暖心结构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4-07-03 17:15:44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热带气旋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其破坏力主要源于其强烈的风速、特大暴雨以及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对沿海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受其内部结构的影响,其中暖心结构是决定其发展和加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暖心是指热带气旋中心区域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对流层中部和上部区域,其结构特征如强度、尺度、位置等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热带气旋内部的对流、涡旋强度以及能量的垂直输送,进而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热带气旋暖心结构特征及其与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热带气旋暖心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例如: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暖心结构特征,发现暖心结构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密切相关(例如,黄荣辉等,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要内容

1.分析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暖心结构的平均特征,包括暖心强度、尺度、位置等,以及它们与热带气旋强度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观测资料,包括再分析资料(如era5、jra-55等)、卫星观测资料(如quikscat、trmm等)以及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插值和格式转换等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好准备。


2.数值模拟:-选用合适的数值模式(如wrf、gfs等)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进行数值模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结合多源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暖心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弥补单一数据源的不足,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采用客观识别算法识别热带气旋暖心结构,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识别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重点关注不同类型热带气旋暖心结构的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及暖心结构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蒙伟光,徐祥德,吴乃庚,等.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7,34(5):1-10.

[2] 黄奕武,陈联寿,王晨稀.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异常原因分析[j].气象,2014,40(11):1305-1314.

[3] 戚秀敏,吴立广,张胜军,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环境场关系的研究进展[j].海洋气象学报,2018,38(4):1-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