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以颠覆或革命的心态迅速进行金融领域,#8220;快鱼吃慢鱼#8221;的互联网生存法则被搬到金融领域后,不仅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冲击,而且成为国内金融监管制度革新所面临的新难题。各类互联网公司基于原有业务,从不同角度进入金融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
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在渠道拓展能力上具有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其风险管控能力也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1引言
2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最早的互联网金融的雏形是国外的移动金融。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金融逐步出现在了历史舞台。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有很多, mallat(2007)通过定性研究,指出了移动支付在对于紧急和地域限制情况下支付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其还面临着支付价格较高、支付过程过于复杂、商业接受度较低和风险性等问题;zmijewska、lawrence和steele(2004)总结并提出了影响移动支付系统的因素,从而为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另一方面,从银行业实践的角度出发,goddard、molyneux、wilson和tavakoli(2007)提出了欧洲银行的发展和整合的重要性。bouwman、carlsson、castillo和walden(2007)给出了在芬兰应用移动服务的问题和驱动力,进一步肯定了金融移动化的重要性,也表明了金融移动化所面临的严峻问题。riivari(2005)指出了手机银行是一个有力的提供公司金融服务的新型crm工具。pousttchi和schurig(2004)则提出了如何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评估当今手机银行应用,从而为手机银行的推进提供了评估方法。karnouskos和vilmos(2004)给出了欧洲开展移动支付的尝试,通过这些指出一些在欧洲范围内成功实施移动支付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greiner、martina e 和hui wang(2010)通过建立详尽可能模型(elm),测度了p2p借贷中态度改变、信用机制的建立等,结果表明,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质及在线交流的高风险,p2p借贷市场需要建立信任机制并提供信任信号,使得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得以区分开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前 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列好写作的提纲。
2022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3月19日前 完成论文的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5. 参考文献
[1] 童文俊.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金融会计.2014(8)
[2] 郑庆明. 互联网金融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7)
[3] 吴菲菲. 互联网时代市场金融监管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