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2022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贸易总额达到8892亿美元,双方经济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中国与东盟互为贸易第一大伙伴,这构成了一个崭新格局。中国与东盟国家历来关系密切,每当一方出现困难时,另一方都会尽己所能,伸出援手。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在这样的紧密联系中,中国与东盟各国守望相助、互利共赢的贸易共识渐次达成,为后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埋下了伏笔。研究我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便利化程度,对提高我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双边贸易额,激发贸易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必要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扩大双边贸易,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深化中国与东盟经贸交流的方向。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分析东盟总体及各成员国贸易便利化程度;
2、研究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化其对中国出口机电产品贸易的具体影响,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东盟是中国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但是,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改善贸易便利化水平。 1.Trade Facilitation Indicators: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rade Facil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Trade Moise(2013)的文章运用OECD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对107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检验了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对于贸易成本和贸易流量的影响,发现信息的可得性、通关手续和自动化以及治理公正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指标。 2.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便利化对东亚区域贸易影响实证研究,王伟(2015)选取完成必要的出口贸易程序所需时间作为贸易便利化的替代指标,实证分析了东亚主要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出口时间的缩短可以有效增加区域内所有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量。 3. 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毛艳华、杨思维(2015)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建设缺乏资金支持、法律基础与机制保障,我国应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在组织和协调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关边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贸易便利化合作,消除区域内贸易障碍。 4.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东盟国家的研究,张月(2018)的研究论文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国家为研究对象,选取十年面板数据,实证探究自贸区国家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提升对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随后分析贸易便利化各一级指标对两类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为自贸区未来合作升级方向和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可受益行业提供参考。 5.《贸易便利化协定》视角下中国海关行政裁定制度研究,刘瑛、黎萌(2018)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协定》中预裁定制度和单一窗口的有关条款以及该种规则向我国国内立法转变的实施路径。从整体政策方面,认为贸易便利化改革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和区域贸易多个方面获益,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制度框架和能力建设以及贸易便利化合作从而为国际贸易活动创造更加协调、透明的环境。 6.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费曼莉(2019)的论文认为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可以根据全球自贸区的标准划分,提出以交易成本、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等理论作为研究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从贸易便利化发展的三个宏观因素分别阐述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为: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发展是以自由贸易的深入作为基础的,目的就是为了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是以政府和集团的利益为基础的;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制度根源依赖于实现贸易便利化的规章制度。其次,对于海关环境与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系研究中,将别的国家制定的国际海关管理条例以及清关原则作为参考,定性分析全球其他贸易港口的海关清关制度条例,为我国发展自由贸易港口提供了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监管经验。认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优化海关通关手续,提高海关效率,以达到减少贸易通关成本、提高清廉程度的目的。 7.东盟贸易便利化程度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李月璐(2019)认为多数研究的焦点在衡量贸易便利化程度的一级指标上,很少有学者针对构成一级指标的各二级指标做出具体分析;大部分的研究选取截面数据,很少有文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进行纵向分析;多数文献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而忽略了各成员国之间贸易便利化程度的差异。 8.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建议,辛嘉宁(2020)构建了自己衡量贸易便利化的评价体系,经过测算发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贸易便利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贸易更便利的国家往往也是贸易活动更活跃的国家。同时作者建议可以以贸易便利化指标为指导建立更全面的区域合作机制。但该作者并未进行定量分析,仅单纯从定性角度进行判断。 9.贸易便利化视角下—中国-东盟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张波(2020)的研究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传统的贸易理论到新新贸易理论,从各种测度贸易便利化的方法为探析贸易便利化视角下中国-东盟贸易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目前对于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以贸易引力模型为主,同时关于贸易引力拓展的模型以及弹性分析法和J曲线效应分析方法也较为之常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指数,并从经济因素、地理因素、政治因素、其他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的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升级CAFTA具有重要意义。 10.中国一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研究,孙丽丽(2022)认为随着全球经贸合作的加强,贸易便利化问题日益重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降低非关税壁垒,降低贸易过程中的成本,从而增加贸易国的利益。中国一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总体上程度不低,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贸易便利化的潜力还有很大。中国与东盟各国应该落实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努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自贸区内还比较高,中国应积极发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帮助自贸区内成员国进行贸易便利化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Moise E,Sorescu S.Trade Facilitation Indicators:ThePotential Impact of Trade Facil itation on Developing Countries’Trade[R].OECD Trade Pol icy Papers,2013. [2]王伟.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便利化对东亚区域贸易影响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03):159-161. [3]毛艳华,杨思维.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国际经贸探索,2015,3l(04):101一112. [4]张月.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东盟国家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18.000020. [5]刘瑛,黎萌.《贸易便利化协定》视角下中国海关行政裁定制度研究[J].国际贸易,2018(02):60—66. [6]费曼莉.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9.000391. [7]李月璐.东盟贸易便利化程度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001596. [8]辛嘉宁.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建议[J].经营与管理,2020(09):125-128. [9]张波.贸易便利化视角下-中国-东盟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20.000979. [10]孙丽丽.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2.000304. |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他人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发现中国出口东盟机电产品贸易便利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分析如何提高贸易化的措施。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研究国内外现状,找到影响中国出口东盟机电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因素,并结合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措施。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中国出口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的资料,找出影响中国出口东盟机电产品贸易便利化的因素;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实地调查及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