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测温”技术走入大众视野。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都会被要求进行体温测量。这种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毒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内大规模传播的风险。虽然当下疫情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开放共存阶段,但有了疫情时期的经历,人们逐渐意识到经常测量自身的体温,掌握自身的健康状态,即使是在疫情退去的当下也是十分重要的。水银体温计因其成本低、结果准的优势,成为人们最为熟悉的家用测温工具,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汞是有毒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此外,我们较为常见的测温方式还有测温枪,主要依靠传感器接收人体的红外线来判断体温,一般只需3-5秒即可完成单人温度测量。但此种方式需要测温人员掌握正确的测温方法。基于这样的现状,一种新型检测体温的实现途径则有需求被研究。除了人体健康以外,温度测量还可以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生产场景。温度是在生产过程中最为普通也最常用的检测量。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微电子工艺研发与生产、航空航天、高铁交通等领域,温度检测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热电阻是金属随着温度变化,其电阻值也发生变化。对于不同金属来说,温度每变化一度,电阻值变化是不同的,而电阻值又可以直接作为输出信号。热电阻共分为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两种变化类型。热电偶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线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再测出不加热部位的环境温度,就可以准确知道加热点的温度。由于它必须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所以称之为热电偶。不同材质做出的热电偶使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它们的灵敏度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热电阻还是热电偶传感器均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的时候,具有较大的损耗,使得对温度的测量不准确。正是由于传统测量方式的普适性以及精确度的缺陷,一种新型的环境温度监测方式是有需求被研究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温度测量与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常用的检测方法的优劣,对检测方式改进方案的思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微带天线以及温度监测的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有关温度检测的研究现状。
4. 参考文献
[1]郁剑.一种新型双频微带天线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2021,51(09):1007-1011.
[2]宋阳. 多频波束可切换微带天线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21.doi:10.26944/d.cnki.gbfju.2021.002985.
[3]wiltshire, b.d., zarifi, m. h. 3-d printing microfluidic channels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2月25日-2024年3月15日 文献调研,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
(2)2024年3月16日-2024年4月15日 仿真天线结构并得到最优参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