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2023-01-14 12: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人们对投资理财需求的扩大,市场中各种各样的投资需求的出现得益于人们存款的增多、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投资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和银行利率的持续走低,人们不再倾向将手中的闲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不再能够从银行利息中获得个人所期望的理财回报,于是资本市场开始转移。P2P网络借贷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热烈追捧,从不被人了解,到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后呈现井喷式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交易规模增长,跑路潮出现,引起媒体关注,再到野蛮生长,继而引起国务院关注,被列入政府所支持的行业,然后不断出现的恶性非法集资和跑路事件,使得地方政府、媒体、投资者都对P2P讳莫如深。因而2016年下半年,国务院组织14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网贷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本文首先根据目前关于P2P经营风险相关的研究成果,对P2P的经营风险从P2P流动性风险、法律性风险和自身制度性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深刻挖掘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频发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从P2P行业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分别具体的提出监管建议和意见,行业内部要完善个人信用评价机构、建立风险内控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等,行业外部需要完善监管法律、周密监管机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引言二、文献综述三、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历程和现状(一)规模迅速发展(二)风险频繁发生四、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风险(一)法律性风险(二)流动性风险(三)平台的不当经营五、P2P借贷平台监管建议(一)内部制度监管(二)外部风险防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eric c. chaffee和geoffrey c. rapp(2012)认为在讨论线上p2p借贷的起源、其特定的风险,它的位置在更广泛的非商业贷款的背景下,有利于一个多机构的监管方法,在线p2p,反映了用于规范传统贷款的方法。

陈文(2013)认为p2p本质上可以视为一种违约风险较大的高收益债券,p2p行业的风险依然比较大,部分p2p平台的坏账率可能高达10%以上,但从个别平台来看,行业中则不乏较为优质的平台能够为投资人提供较为安全的投资回报。

零壹研究院(2014)等学者认为p2p借贷形式并非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理念与方式的革新,但p2p发展的速度与风险的矛盾似乎揭示出我国的p2p借贷行业已经走到重要的十字路口,通过监管和自律,对国外行业借鉴,达到新的监管状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介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历程与现状4、以e租宝为例,分析P2P借贷平台经营风险频繁爆发的原因5、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提出风险监管建议6、结论。二 研究计划进度1、2022年11月23日--2022年12月31日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并确定写作提纲2、2022年1月1日-- 2022年3月19日 完成论文初稿3、2022年4月1日-2022年5月6日 对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打印。

5. 参考文献

[1]CHAFFEE E C, RAPP G C.Regulating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in aftermath of dodd-frank: in search of an evolving regulatory regime for an evolving industry[J].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 2012, 69: 485.[2]陈向聪.P2P 网络借贷在我国发展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J].海峡法学, 2014 (04):49.[3]叶湘榕. 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3):76.[4]魏鹏飞.监管新规下我国 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6(07):116.[5]俞林,康灿华, 王龙.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 以 P2P网贷模式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5 (15):128. [6]彭景,卓武扬.我国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成因及监管[J].西南金融, 2016(10):4.[7]兰王盛, 慎劼. P2P网贷融资平台风险分析及监管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14 (11): 86-88.[8]赵婉媚.论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D].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 2014: 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